学院概况
集美大学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坐落在风景秀美的集美学村,197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院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服务行业,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面向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需求,强化机械类、能源类高端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已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学生。
学院党委曾多次获得福建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厦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高质量通过福建省首批“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考核验收。机械设计与制造教研室党支部通过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通过福建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3个,通过全省第三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验收1个。近5年来,获评省高校党支部立项活动优秀成果奖2个,获评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1人,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福建省先进工作者1人,厦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166人,其中专任教师109人,含教授21人,副教授40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74人,占教师总数67.89%。现有领军以上人才6人,学术骨干7人,科研引进生5人;全职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福建省教学名师1人,福建省先进工作者1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3人,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人,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福建省研究生导师团队2个。
学院目前拥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5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约2000人。近年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2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和福建省一流专业,并均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获批为福建省特色专业,福建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通过住建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已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6门;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奖励10余项。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机械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及能源动力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入选省级高峰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入选省级高校应用型学科。
学院长期坚持将“工”和“海”交叉融合,致力于解决高端海洋装备关键零部件腐蚀疲劳和应力腐蚀、海洋新能源高效利用与开发等难题。2019年全职引进了赵振业院士,并组建了一支院士领衔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学院牵头建设福建省海洋装备抗疲劳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能源清洁利用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海洋可再生能源装备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平台12个。形成了高端海洋装备关键零部件高性能制造理论及方法、海洋装备动力与传动系统现代设计理论及方法、海洋装备智能控制理论及方法、海洋低碳可再生能源技术及装备4个稳定的学科方向,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5年,学院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及产学研项目570余项;新增福建省海洋装备抗疲劳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海洋装备智能化及其高性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高端数控装备核心零部件协同创新平台、厦门市高端装备关键构件失效分析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等;自主研制了“集大4号”可自航混流气动式波浪能发电平台、海上风能原位海水制氢平台等大型海工平台;购置了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数控万能内圆磨床等进口仪器设备。
学院下设的工程训练中心是全校19个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教学基地,也是大学生科创实践基地。中心面积1万余平方米,拥有教学仪器设备800余台,总资产约5000余万元,包括5轴加工中心、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平台、工程应用技术创新平台、物联网综合创新平台、人工智能&机器人科创实训平台等。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培养具有解决复杂机械和能源工程问题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落实素质养成,强化育人实效,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优秀团队1项、福建省优秀团队1项。近三年来,育人成效显著提升,科创竞赛成绩硕果累累,获得国家级奖项220余项,省级奖项500余项,其中获得“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国家级金奖1项;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4项,省级金奖11项。近三年,学院科创总分均居全校第一。毕业生就业率平均95%以上。
(数据更新截至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