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集美大学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座落在风景秀美的集美学村,197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学院立足地方、面向全国、服务行业,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面向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需求,强化机械类、能源类高端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已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学生。
学院党委曾多次获得福建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018年入选“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通过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个,入选福建省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入选全省第三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近5年来,获评省高校党支部立项活动优秀成果奖2个,获评福建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厦门市优秀党务工作者1人。
学院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工海”特色,以“工海”科技前沿和行业产业关键问题为导向,培养造就一批在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形成由学科带头人和一批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骨干力量为核心组成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学术气氛浓厚、团队精神强、富有活力的学科梯队。
学院现有教职工166人,其中专任教师108人(教授25人、副教授3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8人;有全职院士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福建省教学名师1人、福建省先进工作者1人、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人、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3人、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福建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机械领域和能源动力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入选省级高峰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入选省级高校应用型学科。
2019年12月集美大学全职引进赵振业院士,已搭建首期3000万“抗疲劳制造科学与工程”平台,致力于创立一流学科、升级高端制造,解决“卡脖子”问题。通过控制表面完整性和表面变质层,抑制疲劳强度应力集中敏感、应力腐蚀应力集中敏感、腐蚀疲劳应力集中敏感,达到极限寿命、极限可靠性、极限减重,彰显"工海“特色。
学院进一步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形成抗疲劳制造、智能检测与机器人技术、海洋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新能源转化工程与材料、绿色节能空调等研究方向,明确教师研究方向,形成学科团队。加强“工海”学科的交叉、融合,突出学科特色,提升服务地方和行业的能力。
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和科研设施,现有机械基础实验中心、机械工程专业实验室、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4个实验室,实验室面积17000多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总值近10000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140余台,拥有福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
工程训练中心挂靠在学院,是集美大学全校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也是大学生科创、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中心成立于2006年12月,现设有大学生科创实训部、先进制造实训部、电子电工实习部、普通切削实训部、热加工实训部、钳工实训部等6个实训部。中心教学面积7800m2,拥有教学仪器设备400多台套,资产2000多万元,包含了五轴数控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大型滚齿机、智能制造综合实训平台、工程应用技术创新实训平台、物联网综合创新科研平台、人工智能&机器人科创实训平台等设备,能承担传统的机械加工、热加工、数控加工、特种加工、3D打印、智能制造、电工电子等实训项目。
学院以“工海”科技前沿和行业产业关键问题为导向,构筑科研创新平台。集中优势资源,整合学术力量,重点发展学院优势学科,进一步凝炼优势研究方向,实现学院的一流学科建设。“工海”驱动,学科融合,推动学科建设往“工海”为主、多学科协调方向发展。
学院拥有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3个,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近5年来,学院共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和各类省市厅级项目及企业委托的项目20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2300多万元;发表研究论文近300篇,其中SCI、EI、ISTP检索77篇,获得发明专利22件、实用新型专利22件;软件著作4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福建省专利奖三等奖1项,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学院对外学术交流活跃,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多次主办承办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学院以培养和造就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先后与140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拥有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实习基地。
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近2000人。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福建省一类特色专业2个,福建省教学团队1个,福建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
2020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分别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立项建设。“机械电子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突出机械与能源人才教育的特色,着力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院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在各级各类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90余项,省级奖励130余项。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厦门马拉松赛、“嘉庚杯”“敬贤杯”海峡两岸龙舟赛等大型活动的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近三年来,学院组织学生积极申报学校科研基金立项,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机械设计创新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等专业竞赛,育人成效显著提升,科创竞赛成绩硕果累累,获得国家级奖项141项,省级奖项286项,其中A类赛事国金1项,省金4项。学院培养具有解决复杂机械和能源工程问题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
(以上数据截止至2023年11月)